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2歲,男,先天性腦痺,自出生。


醫案:12/12/2015


2歲,男,先天性腦痺,自出生。

病者自出生就被西醫診斷為腦痺,也就是整個腦神經運作、發育、發展出現了問題。

病者自出生至來就診,全身肌肉乏力,不能站立,不能坐,卧著抬不起頭。

病者自出生後也有尋找中醫治療,服食六味地黃丸,未見任何療效,所以前來就診。

診斷:風寒傷及五臟(腦痺癱)(中醫稱為先天不足)

處方:
苓桂朮甘湯
麻細附子湯

服食上方半年,轉為藥材,因為顆粒難於變化,分量所用受限。

病者服藥半年已能坐,但不能坐直。

23/07/2016 轉為藥材。

處方:
桂枝
麻黃
茯苓
白朮
炙甘草
乾薑
大棗
黃芪
川芎
生地黃
細辛根
制附子
補骨脂
柴胡
吳茱萸

以上為主方,每次復診加減。

三歲時,病者可以扶持站立。

四歲時,可以扶持走路。

五歲時,可以獨立行走活動。但大小二便仍然失控,需穿著尿片。

病者不但活動出現嚴重問題,智能發展和語言都出了問題。然而此時,已能夠說出單字說話。

接近六歲時,大小二便已受控,但仍然穿著尿片保險。

病者現時7歲,由來診到現在每天服食以上中藥,近數個月前我轉其為隔天服食,減低其服藥的抗拒性。


備註:

1. 在過往的中醫,都認為這先天不足是由於腎虛之故,故都以滋腎陰補腎之法。所以,都處方六味地黃丸。

病童在4歲時,其父覺得療效不如所想,而且我的治法是溫裡散寒,不是傳統的補腎。所以曾經帶同病者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就診,結果,處方也是六味地黃丸。

其母親咨詢我的意見,是否服食六味地黃丸。
我的意見是如果六味地黃丸可行,就不用前來找我治療了。
如果如服食,自行決定,不過,時不與人,若然無效,可不要後悔。這是我的回答。

結果,還是繼續服食我的方藥。

2. 人所謂的先天不足,就是神經系統受損。【黃帝內經】中醫學的五臟,就是指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而腎氣者,根本就是指神經的功能,不是泌尿系統的腎。

古人為何以腦的五臟配內臟五個器官?
古人是大智慧的人,知道說腦的五臟抽象難以理解,所以配上人眼能實在看見的器官解說。

而真正能夠傷害神經細胞的,世上只病病毒(風寒),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虛邪”。這也是【傷寒論】治三陰病的玄機所在。所以,我根據【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理論,以溫陽散風寒治先天不足。

3. 病者就讀的特殊教育學校,全班數位同學,全身都必須坐輪椅,手腳無力。雖獨病者可以自由行走活動。

聽其母親述說,其中一位同學自小也到大學診所接近針灸治療數年,可是,毫無療效。

4. 中醫學,指【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中醫學,是實實在在的人體醫學,也符合現代生理解剖學的醫學,一點也不神秘和抽象。只是習醫的人是否讀通【黃帝內經】、【傷寒論】、現代人體生理學、解剖學、微生物學。因為,這些都是寫【黃帝內經】的人已通曉的學問。


易龍

後記:

處方:
桂枝 10 > 30
麻黃 7 > 16
茯苓 20 > 30
白朮 20 > 30
炙甘草 9 > 15
乾薑 10 > 80
大棗 7 > 10枚
黃芪 30 > 30
川芎 6 > 9
生地黃 10
細辛根 4 > 6
制附子 8 > 22
補骨脂 10 > 20
柴胡 5
吳茱萸 5 > 8

水煎45分鐘剩2碗,日服1碗。

自2019,生地黃改為當歸8克,以加強溫補氣血之力。
柴胡改為荊芥12克,以加強解表散寒。

以上為主方,每次復診加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