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自身膀胱炎伴血尿1天


醫案: 膀胱炎 (20/08/2018)

自身膀胱炎伴血尿1天。

20/08/2018 自覺發燒惡寒,上厠所時小便暗深紅色(血尿),出現尿頻尿急現象,前列腺同時明顯腫脹,按時有痛感。自知膀胱和前列腺一同發炎、損傷,故導致出現血尿。

診斷: 尿道炎(外感風寒)

處方:
四逆湯 10克
麻黃湯 6克
大建中湯 6克
吳茱萸 2克
車前子 2克

服藥後即晚燒退,再無惡寒感。
小便不適感輕,然而一晚仍然上厠5次,因尿急不適醒來。
小便由深紅轉為淡紅。

服藥至第三日,已無尿頻尿急不適,只是小便後仍有刺痛感。
小便顏色已恢復正常。
前列腺仍然腫脹,按壓時有痛。

處方:
四逆湯 12克
麻黃湯 6克
大建中湯 6克
吳茱萸 2克
肉桂 2克
車前子 1克

以上方治理,再連續服食10天,前列腺恢復原來大小,不再腫脹,按壓也不再痛。

備註:

今時今日的人,一見血尿,就會即時走到西醫院,絕大部份中醫也不例外。
西醫藥的治療就是抗生素、止血藥。

人體絕大部份的尿道炎,包括膀胱炎和前列腺炎,都是由病毒(風寒)所導致,並非細菌。所以,抗生素在這裡是等同於中藥極苦寒的清熱藥,作為清熱消炎用。

由於抗生素的作用在於抑制人體的免疫力,並沒有清除病毒的作用,結果導致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的出現。

要避免慢性尿道炎的出現,就是要盡快以散風寒的中醫藥治療。不但可以徹底治療,療效之快叫人難以置信,而且不會復發。

換句話說,前列腺肥大(prostatic hypertrophy )是由西醫藥治療出來的結果。


易龍   26/07/2020



60歲男病人,腳患瘡瘍1周多


醫案: 瘡瘍  (03/06/2020)

60歲男病人,腳患瘡瘍1周多。

病者1周多前右腳小腿生有一瘡,如一角錢大小,紅腫有膿,導致整小腿紅腫脹,走路時痛楚。

西醫處方抗生素服食一周,瘡不見膿頭,仍然腫脹,小腿也仍然紅腫脹,走路時痛楚,故前來就診。

就診時,右腳小腿紅腫脹,尤以瘡瘍周圍尤甚。瘡大小如一角錢,腫脹突出,黑頭。病者走路時小腿腫脹痛。

脈診:弦微緊滑
舌診:淡暗紅、苔白略厚
診斷:瘡瘍(風寒外束)

處方:
桂枝 40
麻黃 18
白芷 12
黑胡椒 15
細辛根 7
川芎 9
丹參 10
生薑 70
黃芪 30
炙甘草 9
川椒 12
乾薑 140
補骨脂 20
茯苓 30
赤小豆 30
桔梗 9
五靈脂 12

3 劑,水5碗半煎45分鐘,剩2碗, 日服1碗。

囑咐服完藥後瘡瘍未退或有惡化,再前來復診,不然,不用再復診。

2周後病者妻子來就診,我詢問病者的瘡情況如何。其妻子說想不到中藥也可以治療瘡瘍,其速度之快簡直是出乎意料之外。

其妻子說服藥第二天,瘡瘍已潰爛出水,腳紅腫脹痛也除之消減,服藥3天後,腳已無不適,瘡已收水結痂,服完6日藥,瘡瘍已消失痊癒。


備註:

基本上,絕大多數的瘡瘍都由病毒(風寒)引致。所有瘡的形成,都由免疫系統清除受病毒污染的細胞所致,也就是發炎過程。

抗生素和清熱解毒藥治療瘡瘍的原理不在抗菌,在於以清熱作用削弱人體的免疫反應,來達到消炎作用,暫時令瘡瘍收引入內。

本人治療瘡瘍症不少,全以溫裡散風寒為治則,其療效可以說是百發百中,其療效可說是快、靚、正,也沒有再翻發的隱憂。


易龍   24/07/2020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62歲男病人,嚴重耳鳴多年


醫案: 耳鳴 (19/08/2017)

62歲男病人,嚴重耳鳴多年。

病者是台灣人,患嚴重耳鳴多年,經常因耳鳴失眠,在台灣中西醫治療無效,最終只能經常注射類固醇,以抑制耳鳴症狀。

病者因工作往來中、港、台三地,在上海工作時,也經常找尋中醫治療,可是多年來毫無療效。

病者在朋友介紹下前來就診,症狀是耳鳴、失眠。

脈診:弦略緊
舌診:暗淡紅、苔白微厚
診斷:耳鳴(風寒久困)

處方:
四逆湯 10克
麻黃湯 6克
黃桂五物湯 8克
吳朱萸 2克
肉桂 1克

14劑,每日一劑。

病者14天後從大陸回港,26/09/2017 復診,耳鳴改善一大半,可以正常入睡。

原方再服14劑。

23/10/2017 復診,耳鳴痊癒。

原方再處14劑,以防復發。


備註:
病者自述,當日若吃飲冷凍寒涼食物,夜間耳鳴會再次出現,服藥後又可回復正常。

囑咐病者不要吃生冷寒涼之物,不然,耳鳴必然容易復發。

見先前中醫所處藥方,基本上離不開六味地黃丸等滋陰補腎之物,或有用磁石者。
到底,甚麼是中醫學的辨證論治? 先前的中醫以甚麼為辨證論治的根據? 這也是如今中醫學失敗、治療無效的死因。

本人在臨床上的總結是頭暈耳鳴離不開風寒先傷於胃,根據這一醫理治療頭暈、耳鳴,治療過百病例,可說是百發百中,療效快而顯著,就連病人對中醫的觀感也完全改變過來。



易龍   22/07/2020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4歲男童,發燒數天


醫案: 外感發燒

4歲男童,發燒數天。

4歲男童發燒,其父是中醫,自我處方醫治,數天後病仍然未解。故帶兒子前來就診。

那孩童發燒38至39度數天,無胃口、疲倦。

脈診:弦浮,胃浮滑
舌診:舌尖紅,苔略厚白
診斷:風寒外感

處方:四逆湯 6克
           麻黃湯 5克
            生薑 2克(1:5)
            吳茱萸 1克(1:5)
            大棗 3克(1:5)

5劑,日服1劑。

其父親說,我醫治了兒子數天,燒仍不退,太太想帶兒子去吃西藥,我說,帶兒子來給你看看先。他不就是外感嗎,為何我給他散風寒,病老是不去。

診脈後,我說,你的兒子重點是脾胃受風寒,他先前吃了生冷嗎?
他說沒有。
他太太接著說,兒子在發病前確是吃了冰箱的水果。

所以,治你兒子的病當治脾胃風寒。

病兒服藥後燒退病癒。


易龍  30/01/2020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49歲,女病人,面額皮疹、鼻紅多年


醫案: 皮膚、鼻紅

13/03/2019

49歲,女病人,面額皮疹、鼻紅多年。

病者自2015年,面額出現一大紅斑皮疹,有如胎記,位偏右額,大小有1/4額面積,鼻紅多年。曾外搽類固醇治療無效,中醫說其皮疹無法治療,然而,鼻紅也治療多時無效。

病者原本因月經問題來調理月經,並不是來治療皮疹及鼻紅,因為已經治療多年毫無療效,已放棄治療。
只是我跟她說,皮疹和鼻紅都可以同時治癒,只是時間會比調經長。她因對治療已失去信心,半信半疑,也就盡管一試。

診斷:皮疹(風寒久困脾胃)

桂枝 30
麻黃 18
杏仁 12
大棗 8枚
炙甘草 12
生薑 60
丹參 10
黃芪 30
川芎 9
細辛根 6
崗棯根 30
制附子 30
茯苓 30
補骨脂 20
薑黃 15
乾薑 110
白芷 10
花椒 12

水5碗半煎50分鐘剩2碗,日服1碗。

以上方為主方,每次加減。

25/03/2019 復診:面額紅斑疹已明顯減退,鼻紅也明顯減退。

03/05/2019 復診:皮疹和鼻紅繼續改善。

隨後,病者每周前來配藥服食。

03/09/2019 復診:鼻紅痊癒,面額皮疹已不紅,已變成暗皮膚色。

08/10/2019 復診:面額皮疹近乎正常皮膚。

病者間中再前來配藥服食,前後共9劑。


27/03/2020 前來就診,病者額面皮膚已完全正常,皮膚潤澤。


分析:

1. 所有皮疹都可以治癒,其中包括濕疹。

2. 過往的中醫治療病者的鼻紅(俗稱酒渣鼻)都是用清熱的方法。然而,本人治療多個鼻紅,都是過往中醫治療無效或是暫有舒緩,不久又復發。

3. 鼻紅的成因是胃中有積熱,然而,治療若不求因,見熱清熱,縱然有暫時舒緩,也會將病情越醫越重。因為導致胃積熱的原因在於外為風寒所困。所以,治療當以溫陽散寒為本,外寒解散,胃熱自然可散。

4. 【黃帝內經】以女子月事問題為陽明所及,故散去胃之風寒,不但能治癒鼻紅、面額皮膚,同時月經問題也可迎刃而解。所以,一方同時可以治癒病者的三個問題。


易龍



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50多歲男病人,自身是一位中醫,頭痛頭暈發燒


醫案


50多歲男病人,自身是一位中醫,頭痛頭暈發燒數天。

病人自述幾日前開始不適,頭脹痛非常不適,同時伴有頭暈、低燒、疲倦乏力。已自我處方服顆粒麻黃湯兩天,病情未見有任何改善。所以前來就診。

脈診:弦略緊浮,胃脈浮滑
舌診:暗紅,苔略厚略黃
診斷:風寒外感困脾胃

處方:四逆湯 13克
           麻黃湯 7克
           乾薑 5克(1:5)
           吳茱萸 3克(1:5)

5劑,日服1劑

5日後,病人再前來覆診,自述服藥後2,3小時後已再沒有頭痛,人基本上已恢復正常。

病人問,為何他自服麻黃湯無效?
答:因風寒困於脾胃,使胃失運化,熱困於胃中,故出現頭脹痛、頭暈、低燒。單味麻黃湯已不足以散開困胃風寒,故以四逆、吳茱萸助之。


易龍  30/01/2020


一位70歲的男病人


病案: 2/2/2020

昨天2/2來了一位70歲的男病人。這人走路有困難,腰難以挺直。病人說腰痛已有三個月,不停求診於中、西醫,未見有任何改善,因此由港島南區前來就診。

脈診:浮弦略緊
舌診:暗紅,苔白微厚
診斷:外感風寒

處方:四逆湯 13克
           麻黃湯 6克
           桂枝湯 6克
           吳茱萸 2克(1:5)
           生薑 3克(1:5)

10劑,日服1劑。

病人自述有醫者說他是坐骨神經痛,有的說他是筋膜炎,就連跌打也看了,無任何改善。

我跟他說,你的腰痛由風寒外感所致的筋膜肌肉發炎。

隨即,為病人按兩腳部三個穴位1分鐘,病人感到痛苦非常。
按後吩咐病人起身看看。

病人起身輕鬆,腰可以挺直、自由轉動,自述腰的感覺好了一大半,能自由活動行走,不覺明顯不適。


易龍   03/02/2020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63歲女病人,頭暈超過10年


醫案:

63歲女病人,頭暈超過10年。

病人頭暈、胃氣脹、便秘超過10年,中、西醫治療無效,前來就診。

脈診:弦略緊滑緩
舌診:暗淡紅,苔白略厚
診斷:風寒困脾胃

處方:四逆湯 13克
            小青龍湯 6克
            大建中湯 5克
            吳茱萸顆粒 2克
             乾薑顆粒 2克
             萊菔子顆粒 1克

日服1劑,服藥10日後頭暈減少大半,胃氣脹明顯減少,大便通。

以原方加減繼續服食,斷續服食半年痊癒。


易龍   08/02/2020


75歲女病人,大便頻密(日行5、6次)多年


醫案:

75歲女病人,大便頻密(日行5、6次)多年。

病人大便頻密,日行5、6次,多時可超過6次,餐後必上厠,如此情況多年,中、西醫治療無效。

脈診:弦滑微緊浮緩
舌診:暗淡紅,苔白薄
診斷:風寒困脾胃

處方:

桂枝 30克
麻黃 18克
杏仁 12克
大棗 9枚
炙甘草 15克
生薑 70克
丹參 10克
黃蓍 30克
川芎 9克
細辛根 7克
法半夏 18克
茯苓 30克
紫蘇 15克
乾薑 70克
白朮 30克
吳茱萸 10克
花椒 12克
黑胡椒 12克
大腹皮 30克
補骨脂 20克

一劑水煎2碗,日服1碗。
3劑服6日,痊癒。

數月後因受風寒再次現病,以原方處3劑,服藥後至今因受風寒胃氣脹,前來就診。


易龍    09/02/2020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30歲女病人,腹瀉伴腹痛3周多


醫案:


30歲女病人,腹瀉伴腹痛3周多。

病人腹瀉伴輕微腹痛3周多,日行約10次,每次大便浠瀾。西醫給予止瀉藥,服藥時可止,藥效過後又繼續腹瀉,病情毫無改善。故前來就診。

脈診:弦浮浮緩
舌診:淡紅,苔白略厚
診斷:風寒外感

處方:
桂枝 40克
麻黃 20克
制附子 30克
細辛根 7克
川芎 9克
荊芥 12克
肉豆蔻 10克
炙甘草 18克
生薑 90克
乾薑 90克
茯苓 30克
黃蓍 30克
大棗 8枚
白芍 10克
白朮 25克
補骨脂 20克

3劑,每劑水煎剩2碗,服6日,日服一碗。
服完藥後復診。

病者今天前來復診,自述服藥第二天已不用多次上厠,日行一次可以,第三天大便已變正常形狀,腸胃已無不適情況。服完藥後,也沒有任何不適。


易龍   09/02/2020


59歲男病人,右腳疼痛半年。


醫案:


59歲男病人,右腳疼痛半年。

病人右腳疼痛,由臀部外側至小腿疼痛,令其腳難以屈伸,走路困難,每天需服食西藥消炎止痛藥才可過活,半年內中、西醫診治無效,故前來就診。

脈診:弦略緊浮滑
舌診:暗淡紅,苔白略厚
診斷:風寒外感(坐骨神經痛)

處方:
桂枝 40克
麻黃 22克
制附子 30克
細辛根 8克
川芎 9克
紫蘇 18克
吳茱萸 10克
炙甘草 15克
生薑 70克
乾薑 120克
茯苓 30克
黃蓍 30克
大棗 10枚
丹參 10克
花椒 10克
補骨脂 20克
雞血藤 30克
川牛膝 18克

5劑,每劑水煎剩2碗,服10日,日服一碗。
服完藥後復診。

10天後復診,大有改善;原方再處方6劑,服後痊癒。


易龍   10/02/2020


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55歲中風後的男病人


醫案: 5/7/2020

今天來了一位55歲中風後的男病人。這病人在今年5月尾中風,左側腦出血性中風,進入醫院救治。中風時進入昏迷狀態,大小二便失禁。

現在症狀右側身癱瘓,右手及手指完全失去活動能力。右腳可以略自行抬起離地,可以站立,但不能走路,只能走1至2小步。來診時必須坐輪椅進入診症室。說話不清,口舌略歪斜。

脈象右手明顯細弱於左手。

本人即時給病人彈打勞工穴和手指頭,病人原本不能鬆開的右手可以伸開。右手手指即時可以明顯活動。

再給病人按崑崙、懸鐘、承山三穴,病人感到十分痛楚,腳即時縮提起。
随之吩咐病人站立起來,病人自行站立起來,不用別人扶持,其站立速度和站著的狀態如常人無異,家人也說他站立爽快,不像平日。
隨之吩咐病人往前行走,病人在沒有任何扶持的情況下,自行往前走了3小步,因診室局限,吩咐病人往後走退回輪椅處,病人居然可以往後走3小步坐回輪椅上。

處方3劑,服6天,再回來復診。


易龍   05/0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