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記事:麻黃過敏
近日來了一位病人,診症後對本人說,其對麻黃有過敏反應。
本人即時問其是甚麼過敏反應?
又是誰跟其說,其問題是由麻黃過敏所導致?
病者說,其服完上一位的中醫所處方的中藥後,皮膚出現紅疹。於是問那中醫為何服藥後會出紅疹,那中醫說是因為其對麻黃過敏的原故。
本人一聽,直接對病者說,那中醫是胡說八道的,可以不用理會。
本人用中藥以來(有幾千以上的病人服用過麻黃),從來沒有聽過病人有皮膚出疹的問題;相反,凡皮膚出疹或患有外感的,必定需要用麻黃醫治。
縱然網上那些錯誤的醫療資訊,也只是說麻黃過敏會導致心悸、手震而已。更有些醫者說G6PD的病人不能服用麻黃。
其實,這些資訊都是錯誤的,是誤導民眾的。
因為這些錯誤的資訊,更導致中醫藥醫者綑手綑腳,不敢使用麻黃或某些中藥治病,令病人得不到適切的治療,延誤了病情,對病人的建康、生命和中醫藥的療效都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
世間上,根本就沒有"過敏反應" 的問題,所謂的"過敏反應" 就是病毒感染或異性蛋白質污染細胞組織所造成的發炎而已。只是,西醫學不求甚解,將所有自己理解不了,或推卸責任的醫療事故,都推到"過敏反應" 上。
(這就是現代人所看到的所謂先進科學醫學。)
麻黃為何會導致發炎?
麻黃中的主要成份麻黃素(ephedrine )和假麻黃素(pseudoephedrine ),本是人體交感神經的傳導物(也就是刺激交感神經活動、運作的東西。)。然而,在交感神經系統中,就單單剩下汗腺(屬交感神經系統)的發汗功能,不用麻黃素來
傳導,而是用乙酸膽碱(acetylcholine)來作傳導。(人體如此的設計,是有其用意的,不是隨機進化出來的。)
所以,中藥麻黃的發汗功能,並不是因為麻黃素直接對汗腺的調控(這一藥理作用,被大多數的中西醫學人員錯誤理解。)。
中藥麻黃的功能並不是在於令人體發汗,其真正的功能在於激活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的運用,其中包括提升血壓,繼而提升血糖和血氧的供、提升葡萄糖的供應(由儲備轉化生成)、增强人體肌肉的活動能力、增加人體的溫度、提高人體中樞神經的活躍性和警覺性等等;出汗(若是大汗淋漓,只是低血糖的交感神經系統反應。),只是其提升以上所有運作之後的結果表現而已。
所以,只是大汗淋漓,而沒有以上的一系列緊急的提升反應發生,這並非解表散寒的表現,只是出虛汗而已。(這種現象,仲景在《傷寒論》中早已說明。)
麻黃素對人體的作用,跟人體的腎上腺激素和去甲腎上腺激素(epinephrine 和norepinephrine )的結構和作用是十分類似的,也不是蛋白質的結構,所以,人體對其是不會產生西醫學所說的過敏性反應;不然,人體對腎上腺激素也會產生所謂的過敏反應。
在正常使用量的情況下,麻黃素所產生的所謂心悸(與增加心跳是兩回事)、手震,並非由麻黃素直接引致的,是因為腸胃收縮所導致的血糖低下的問題,這在許多人處於緊張狀態下,因腎上腺激素分泌,繼而導致腸胃收縮所導致的血糖低下的問題是一樣的。(原因就是腸胃本來多氣。)
***
***
真正麻黃所導致的問題並不在麻黃本身,而是在醫者如何處方配伍。
在用麻黃方面,本人有幾千以上的臨床個案經驗,差不多每處一方,都必有麻黃。若本人都算不上是用麻黃專家,世上應該都無人能稱專家。
麻黃本身是不會導致G6PD的病人出現問題的,也不會導致皮膚出疹、心悸、手震等等的問題,真正出問題的是在醫者的處方配伍和其他同用的中藥上。
從來就沒有人使用單味的中藥醫治病人,所以,說某一味中藥會導致所謂過敏或副作用,根本就是沒有明確的臨床證據,都是胡說八道,或是詆毀中醫藥的說法。
***
易龍 25/08/2025